红颊獴栖息于低海拔的热带山林、山地灌木丛、农田中、水溪边,尤以农作物区的杂木林更为常见。密林中较少,一般离水源不远。居于岩洞、土洞或占据鼠巢为穴。平时居住在在它自己挖掘的土穴中,并在洞里生育。有时也占据鼠类等的洞穴。
昼行性,多单独活动。善于游泳,能攀援上树,但并不生活在树上。通常在白天觅食,所以又有“日狸”的称谓。在地面活动,觅食的本领很强,主要靠敏锐的嗅觉寻找猎物。它的行动机警敏捷,大多以窜跃的动作穿过路径,性情十分凶猛,常常用拱背、竖毛、喷气、“叽叽”乱叫的方式以示威胁或自卫,也 常以猫类捕鼠的方式,进行突袭,进攻敌人或猎取食物。
主要捕食蛙、蛇、蜥蜴和鼠类等,亦食一些植物以及小鸟、鸟卵和昆虫。蛇、鼠的天敌。 [3]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随机捕食者,常常猎取能够得到的任何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,主要有鼠、小鸟、蛇、鱼、蟹、蛙、虾、鸟卵、昆虫等,偶尔也吃一些植物性的食物,有时还敢于袭击体形比它大得多的动物,所以食性很杂。在找到鸟卵的时候,它会用前爪将卵抓起,向后面的石头上抛出,将卵击破后再吃掉。
红颊獴善于捕食蛇类,尤其喜欢吃毒蛇,与毒蛇拼搏的经验十分丰富。遇到毒蛇的时候,它一般并不采取鲁莽地猛扑过去的办法,因为红颊獴的体形较小,力量也比眼镜蛇等毒蛇差。
如果猛冲猛撞,就有可能被凶狠的毒蛇一口咬伤。所以,它和毒蛇搏斗时主要是“智取”,以巧取胜。面对凶相毕露的毒蛇,红颊獴首先是将全身的毛都竖立起来,并发出“叽叽”的威吓声,围着它机敏地来回蹦来跳去,挑衅地向毒蛇示威,使毒蛇被搞得眼花缭乱,搞不准向对手进攻的方向。渐渐地,被激怒了的毒蛇便不断地反身猛扑过来,而红颊獴都依靠身体轻盈敏捷的躲闪而避开了,使毒蛇一次又一次地扑空。经过几个回合以后,毒蛇终于被折腾得筋疲力竭,红颊獴则看准了机会,敏捷地一跃,闪电一样扑过去,死死地咬住了毒蛇的头部或颈部,并且继续不停地躲闪毒蛇身体的缠绕,即使有时被蛇缠住,也能滑脱出来,一直到毒蛇被左右摔打得奄奄一息。